从2008年至今,随着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入,而随之衍生的各类问题及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多,相应地,经由两岸相关部门处理的问题以及需要提供的必要服务和帮助亦不断增加。在目前情况下,这些问题的处理和服务协助的提供,虽然是由两岸官方授权的海协会和海基会联系处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件情况的了解滞后,从而贻误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有时甚至给当事双方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针对以上两岸交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两岸有识之士都表示了关切之情,也都希望两岸两会能够尽早互设办事机构。
互设办事机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刘相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成立之后,两岸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互设办事机构的必要。”但是由于当时两岸交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互设办事机构的条件并不成熟。“陈水扁时期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就提出两岸互设办事机构,但是由于当时台湾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两岸关系不断紧张,互设办事机构一事只能一拖再拖。”
刘相平表示,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交流由单向走向双向,两岸两会协商迈入制度化阶段,消弭了过去紧张的情势。“现在两岸经贸交流蓬勃发展,民众往来日趋密切。在这种背景下,两岸都有必要在当地设立办事机构,以便能为双方民众提供充分服务。”
“在当前两岸交流合作事项增多,引发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两岸互设办事处显得迫切和重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先才对记者说,海协会与海基会经过多年运作,在处理涉及两岸民众福祉的事务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共识,“目前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正因为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此事,两岸都持积极推动的态度。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希望两岸两会抓紧协商互设办事机构事宜,争取在年内有所突破;马英九则向民众表示,将互设办事机构纳入深化两岸交流的重点工作之一;台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多次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岛内民众支持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就连民进党对于此事也罕见地未像以往一样“逢陆必反”,党主席苏贞昌表示以两岸现在互动的情况,是需要有处理的机构,算是对互设办事机构的一种肯定。
办事机构功能暂以服务为主
“两岸互设办事机构最令人关注的是它的业务功能。”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林祖嘉表示,由于两会对办事机构的定位是服务两岸民众往来的需求,台湾办事处服务的对象是“五台”(台生、台配、台商、台客及台媒)人员,而大陆办事处服务的对象为“五陆”(陆生、陆配、陆商、陆客及陆媒)人员,所以,互设办事机构应当满足两岸关系发展与人员往来的事务性需求和协助需求。
对于两岸互设办事机构功能规划,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则表示,未来将定位在服务功能,且希望功能愈强愈好,因为“功能愈强,服务就愈周到,两岸人民受益就愈大”。
据了解,两岸两会在1月底及3月中旬进行了两次非正式协商,双方同意,将“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议题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并于4月中旬及本周进行了两次正式业务沟通,初步将办事机构界定为“服务”功能,主要处理经贸、文教等交流事宜,为台商和陆商服务,并为两岸民众交流以及急难救助提供必要协助。在常态事务性功能外,有关两会会谈前置协调事宜,亦将交付办事机构进行。
同时,两岸也就日后办事机构是否具备办证功能,以因应急难救助核发旅行文书的需要等议题交换意见,双方同意未来愿意朝核发旅游文书的方向继续努力。
此外,双方也触及台湾提出的办事机构人道探视议题,讨论办事机构应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与相关关怀协助,双方都认为探视功能是后续商谈的议题,会就具体细节进一步研议可行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经过两岸沟通,海基会将在北京设置代表处,并派首席代表进驻,并在上海与广州设置办事处,从而形成“一代表处、二办事处”格局;海协会则先在台北设代表处,也同样派首席代表进驻,将来再考虑设其他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