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很多人还在午睡中,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在汶川大地震5年后,四川省芦山县再次发生强震。人们不禁要问,两者是否有关系?5年来,科学界对汶川地震到底取得了哪些科研进展?
问:汶川地震有何后果?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有关系吗?
答: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荣江说,余震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一般是指大地震发生后,在其主震的断层面上及周边局域会发生的很多较小的地震。余震发生的频度及震级随时间衰减,但衰减过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处于同一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相似。从地震之间的应力相互作用来看,不能排除汶川地震对这次芦山地震的触发作用,也就是说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即汶川地震使得芦山地震提前发生了。从这一角度来看,说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也还说得过去。但不同的人对芦山地震是否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的看法存在差异。
问:龙门山断裂带作为近年来较活跃的一个地质断层,会不会有其他的地震发生?
答:根据汪荣江等人的初步研究结果,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还存在大约50公里的闭锁段。芦山地震会进一步增强汶川地震对西边的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作用。但是科学家目前还无法预料,这些地区是否在近几年内就会再次发生大地震。
问:汶川地震带来了哪些次生灾害的风险?
答:英国杜伦大学地理学院研究人员罗伯特·帕克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在汶川这样的山区,山体滑坡是大地震后最严重的次生灾害之一,在汶川地震中,山体滑坡致死人数约占全部遇难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北川等地,山体滑坡造成的道路堵塞严重影响到生命救援。
中国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黄润秋和范宣梅在英国《自然·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四川地区在汶川地震后,山体滑坡发生的风险明显比地震前有所提高,这在刚刚发生的芦山地震前就有所体现。
研究人员警告说,由于当年的汶川地震导致大量瓦砾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暴雨期间这些瓦砾很可能被冲到邻近的山谷,形成极具破坏性的泥石流。这种风险水平很可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居高不下。
问:科学界可以做到震后对山体滑坡的预警吗?
答:英国杜伦大学地理学院研究人员罗伯特·帕克等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于2011年5月在《自然·地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通过对汶川地震等全球一系列大地震中发生山体滑坡的地区进行绘图分析,可以建立起一个用于预警山体滑坡的模型,这项研究有助于今后在地震中有针对性地防范山体滑坡事故,帮助救援工作顺利展开。
问:汶川地震为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英国《自然·地学》网站4月29日发表社论指出,汶川地震相关信息的详细记录和大量数据将有助我们了解“板块内地震”的形成过程,这对于以后针对此类地震的防范和应对有指导意义。社论还呼吁科研人员保持积极的研究势头,因为“人们对地震的应变能力会随着对它逐步加深的了解而提升”。
牛津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中心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陈英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建议,政府应更注重有针对性地给民众提供相关教育,告诉人们如何准备和应对地震,这项工作有助于减少未来灾害的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
陈英凝说,从各个细分群体来看,不同人群的防灾意识和知识有很大差异。普通民众对灾害风险的判断力水平往往不高,而即使对于有足够知识的人群来说,这些知识也未必都能落实为正确及时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