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高增长面临着可持续性的考验。
首先,天猫淘宝模式面临B2C的竞争。谢文认为,世界上没有一种模式一直保持着70%-80%的增长。天猫并不是真正的B2C,而是B2B2C。随着B2C的发展,这种模式会遭到分流。
“现在是天猫、淘宝的巅峰期。巅峰期过后,虽然规模会一直往上涨,但市场占比一定会下滑。”派代网CEO邢孔育(微博)认为,阿里今年被撼动的迹象不是那么明显。但随着京东、易迅为代表的购物平台高速发展,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平台成长速度下降是必然。这种迹象明年、后年将会比较明显。
第二,从淘宝生态环境来看,仍存在着不利因素。互联网观察人士魏武挥(微博)认为,淘宝生态中的风险在于马太效应。淘宝几百万卖家,由于流量的有限性,在争夺资源过程中,必然是大卖家取胜,大小卖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商家不是真正意义上大范围地赚钱,其实你的两条腿下面是沙子,不是石头。如果没有长尾,脚下是不踏实的。”魏武挥说。
第三,淘宝、天猫的业务并非没有天花板。亿邦动力网总编贾鹏雷认为,淘宝的瓶颈在于流量的数量和价值。天猫的瓶颈包括两方面,一是品类,二是公共服务的成长性和速度。
“天猫以服装品类为主,在服装品类之外,如大家电,天猫会受到后端能力的局限,店家的运营效率,相对于京东、易迅也是比较低的。”贾鹏雷认为,这种瓶颈什么时候出现不好判断,但明年变数会更大。
未来,品牌商将有更大的主导性和自主性,未来对平台的依赖性会降低,流量将更加分散,去中心化。
以服装品牌为例,去年服装到了清库存的关键时期,推高了B2C交易额。据了解,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品牌,库存清理已告一段落。经过对电商的迷茫期后,品牌商对线上线下同时操控的理解也大大增强。在没有库存压力的情况下,将重新制定策略。
此外,中国经济增速在下行;近期有消息称,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收总局等相关部委已经开始商讨电商收税措施,这些都属于宏观利空。“在上述因素出现前,上市是合理的。”谢文认为。
上市地点:选择香港或是退而求其次
阿里巴巴集团选择在香港上市,或是多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三大股票交易市场皆在争抢阿里巴巴IPO。港交所给出的优惠政策是,建议阿里在港同步发行“双币双股”,即在香港证券市场同时拥有两个股份交易代码,以人民币和港币进行双币交易。
在香港上市,在吸引全世界资本方规模方面不如纳斯达克。但如果在美国上市,可能面临监管。美国交易市场进入门槛低,但信息披露的门槛高,要求公司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