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向微信收费”的传言爆出近半年后,微信与联通合作了。微信将联合广东联通于8月8日推出“微信沃卡”的SIM卡产品,主要面向新入网用户。
伴随SIM卡的还有特制的套餐,1、每月最低消费36元;2、内置腾讯在线游戏、音乐、视频;3、具备腾讯“微支付”功能;4、微信、游戏、音乐、视频等腾讯应用流量免费;5、更多微信表情支持。根据计划,“微信沃卡”将在腾讯旗下电商网站易迅商城进行在线销售。
这个事件具有极大象征意义,因为它让中国的OTT和运营商之争成为历史。在年初我曾撰文《微信和运营商的奇幻漂流》将微信和运营商分别比作少年派和老虎。
两者都在通往移动互联网彼岸的船上。两者互相博弈,互相依存和谐共生,最后到达墨西哥海滩,老虎会找到自己的森林;少年派也会有自己的归宿。在这个过程中,老虎的成长过程将决定其在墨西哥森林的生活。
现在看来中国移动(微博)、中国联通(微博)和中国电信(微博)这三只老虎,中国联通已经先行迈出一步,更快地走上了光明大道。
中国联通和微信的合作开启了一种运营商和OTT合作的成熟模式。而且,不论是国外运营商,还是微信在中国大陆之外的市场,都已有合作的先例,但中国联通和微信的合作方式无疑是最广泛、也最具诚意的。
较多分析认为这是联通为了应对9月份的高校迎新做出的抉择。因为校园用户是微信的重度用户,也是流量敏感、价格敏感型用户。实际上,除了校园用户,中低端用户+年轻用户都是“微信沃卡”的目标用户。这些年轻用户是未来的主流人群。
可以认为:
微信沃卡面向的是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品牌的用户,而电信的农村手机则是争夺“神州行”用户。在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1亿户接近1人1卡的阶段时,“微信沃卡”除了帮助联通抢夺新增校园用户外,也将让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用户争更加白热化。
对于微信的意义来说则更加深远。除了让收费之争不攻之破外,微信终于有了一个“说法”,甚至运营商人士认为微信进入了“体系内”。同时,本次合作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加速微信商业化步伐。
拥抱运营商这一颗大树,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商业化的一个捷径。在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中国移动的梦网模式拯救中国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运营商有这个拯救能力,运营商除了拥有用户、拥有做管道获得的流量外,还有便捷的手机支付通道。
多样化的充值预存通道、与手机号码天然结合的账号和“扣话费”这一便捷的支付方式十分接地气。除了话费支付,三大运营商在手机支付领域已进行多年的布局。NFC近场感应卡支付、远程ID支付(类似支付宝)以及与银联合作的刷卡式支付,都已有相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