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移动举例,中国移动具有手机羊城通、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等产品,还在湖南长沙成立了支付基地,甚至为此还投资入股了浦发银行。而中国联通也有“沃支付“这一品牌,涵盖快捷支付、网银支付、沃账户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POS收单、手机钱包、手机公交卡、企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微信5.0才会推出的“微信支付”,能得以提早进入与联通合作的“微信沃卡”的原因。有了与运营商的合作,微信支付将有更多的实现方式,更快的渗透速度。在不同的场景,面向不同的用户,微信可以使用不同的支付方式。
“微信沃卡”在8月8日推出便会携带“微信支付”功能,这一次的支付是否与联通有合作尚且不知。但在支付这一块微信应该会与运营商进行更多合作,运营商在手机支付领域的资源与腾讯财付通结合,将让微信成为手机支付领域的一块重要力量。而对微信来说,这将加速其商业化步伐。
微信的商业化极有可能从微信游戏作为落脚点。但不论何种变现方式,都离不开收钱的能力。没有支付渠道,任何商业化模式都会受阻。除了微信游戏,从微信及腾讯官方的表态中,可以看到微信商业生态里面还有更多的领域。
首先是微信电商。微信电商具备移动电商、社会化电商(朋友圈)和本地生活电商(O2O)几大特征。尤其是本地生活电商,因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存在,成为微信最具想象空间的电商业务。微信官方认为公众平台是CRM系统不是营销工具,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在菜单、招牌、海报上打上微信二维码。基于此微信切入O2O电商是自然而然的事。
微信要做成O2O,通过这一块谋求商业化的一个重要依赖便是手机支付。而与运营商合作的微信支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除了游戏、微信电商,数字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化方式。“微信沃卡”就内置了音乐、视频业务。这几个业务是免流量的。但并不意味着微信不会通过其他的增值服务等手段去获取收入。
QQ音乐的绿砖等模式,便是一种方式。数字内容除了视频、音乐,腾讯正在强力侵入的数字阅读,应该也会考虑与微信的结合。不论何种数字业务,不论何种收费模式,都需要微信支付作为支撑。
另外在腾讯合作伙伴发挥宣布的腾讯开放平台新政中,微信开放平台是其中重要一个支系。腾讯擅长建立商业生态圈,在引入第三方力量上已经有成熟的经验。
开放、与行业共赢也是腾讯现在的思路。上面提到的各种商业化的方式,都将会引入第三方进来。微信需要提供给他们“收钱的工具”。如果是应用开发者、游戏开发者,微信能提供应用内、游戏内的支付能力,则用户使用应用和游戏的整个过程的现金流,都逃不出微信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