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9年底,新浪率先开启了国内市场的微博大门,引爆微博这一社交平台,成功颠覆了传统的门户模式,轻松制造热点,吸引草根眼球,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广受众的传播和消费,从而迅速兴起了一股“微博热潮”。...
2009年底,新浪率先开启了国内市场的微博大门,引爆微博这一社交平台,成功颠覆了传统的门户模式,轻松制造热点,吸引草根眼球,实现了更低成本、更广受众的传播和消费,从而迅速兴起了一股“微博热潮”。
一时间硝烟四起,除四大门户网站外,抢占微博市场的更有开心网、百度i贴吧、中国移动、人民网、新华网等等,微博的用户量也迅猛增长,截止到2013年,仅腾讯和新浪微博注册量就已经超过十亿用户。
然而,互联网市场瞬息万变,自2012年底,微博发展开始进入衰退期,用户量骤减、活跃度降低,各类微博网站陷入苦苦挣扎。微博自身的发展遭遇瓶颈,似乎濒临灭亡的边缘。
一直蓬勃发展的微博,缘何开始走下坡路?
1.只顾圈地、盈利,忘了用户才是微博发展的基石。新浪迫于盈利压力,微博中不断插入广告位,浓重的商业气息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尤其在阿里巴巴入股后,新浪微博开启了高速的商业化发展模式,微博里的淘宝广告也充斥进来。
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新浪微博希望通过社会化营销产品快速变现。可新浪微博的广告投放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感受,仿佛是将淘宝直接生拉硬拽到了微博上。同样,腾讯微博的“微卖场”导致广告刷屏也引起了用户的反感。
2.创新减少,功能越来越复杂庞大,不够聚集及彰显特色。微博的新鲜期已经过去,而现有的功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期待。互联网产品司空见惯的复制功能繁杂,用户的使用率降低。
3.话语权被绑架。微博虽为公开的话语平台,但其背后的隐形操作,还是不免让人质疑话语权问题。针对微博部分敏感话题,很多草根用户都会出现莫名删帖或关闭现象,这种被剥夺的话语权引发草根用户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