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目前手雷已经形成四大服务和三大引擎。四大服务指的是高速下载服务、多屏分享服务、个性化垂直搜索服务、云点播服务;三大引擎指的是云端加速引擎、云点播引擎、高速数据传输引擎。
的确,随着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大,WiFi、3G、4G网络的普及,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手机下载,甚至在手机上直接看视频。迅雷的方式就是打造针对合作伙伴的“迅雷云加速开放平台”,为终端厂商、终端方案商、内容提供商、开发者免费开放迅雷云加速服务。比如,安装了迅雷云加速应用,这个应用可以浮在整个手机应用之上,看任何一个应用,都可以实现加速。
举个例子,昨天晚上,我看Instagram,显示一张照片都那么的慢,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云加速服务,的确有用。尽管4G就要来临,但初期4G服务的费用必然很高,此时迅雷提供的移动终端加速服务,我以为还很有市场。
但云加速服务仍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业务,如果4G服务普及了呢?云加速还有多大的空间?云加速成是不是又要变成只有玩大型手机游戏的个别发烧友才会用到的一个服务?如何抓紧时间把这一应用转化为对迅雷用益的商业模式,我想迅雷以及胜龙仍需要思考。
邹胜龙强调,要在移动互联时代加速形成迅雷移动生态圈,并依据在PC端已有的450万家网站搜索引库和120亿条索引量,形成迅雷在移动端角逐的利器,从而在移动端再造一个迅雷。
虽然邹胜龙的布局很有想像力,甚至迅雷仍在谋求上市。但我认为,迅雷在移动挑战其实仍然很大,想讲好一个移动端的故事,并不容易,迅雷的上市之路,仍然漫长。
我坚持认为,迅雷的出身就是下载,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却不适合赴美上市的。这就是迅雷“尴尬”的DNA。如果想要商业化成功、上市成功,迅雷必须在DNA层面有所调整。
事实上,360的安全模式,也是种电脑工具向互联网转化的“尴尬”的商业模式,但毕竟安全是个大众市场,安全的商业模式还比较好讲,所以老周还是成功上了市。
迅雷的下载是强项,我至今仍在用,虽然用的频率降低不少。但从商业上讲,迅雷的故事还需要调整以及“包装”。
再次总结:迅雷的会员制,有利润,但只能越来越小众。迅雷的云播、移动战略,仍然需要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