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网络电话业务得到政策上的许可,提供这些业务的公司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宣传、推广,如此一来,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必然会受到更大程度上的侵蚀。
为了使运营商的传统话音业务能够在可控范围内保持增长,或者至少不被大面积侵蚀,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政策上给予保护。也正因如此,网络电话的解禁问题被长期搁置,Skype等国外应用也不能在国内市场发展。
不过,相关监管政策似乎有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近期,工信部在一份征求意见稿中表示,允许对《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未列出的电信业务进行商用试验的活动,其中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可以试办提供“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等新业务。
给网络电话“正名”时机已到
虽然上述工信部的征求意见稿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电话业务给出相应的监管方案,但它对于话音业务的政策松动已经预示着,给网络电话“正名”时机已经到来了。
实际上,冲击电信运营商传统话音业务的不仅仅是长期游走在政策灰色地带的网络电话,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来势更加凶猛——这些OTT业务的图文传输、语音对讲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电信运营商的话音及短信业务。
有不少长期跟踪通信行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在OTT业务的剧烈冲击之下,运营商与其等待被颠覆、沦为哑管道,不如加速流量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或者寻找新的业务模式、进行一场自我革命。
然而,十多年来未曾适时调整的、曾经出于保护目的而制定的政策,如今也成为了阻碍运营商创新发展的绊脚石——由于触及政策红线,Jego这个由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网络电话及即时通讯应用,也无法在国内市场落地。
“中国移动在4G网络上倡导的VoLTE业务,实际上就是在LTE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电话业务,让语音业务走数据通道。”另一位通信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未来的4G网络环境下,电路域的语音业务必然会被基于数据网络的网络电话所代替。
“解禁网络电话,是推动技术进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需要,未来的语音业务最终会以一种应用的形式而存在。”上述人士强调,如果网络电话得以解禁,它不仅可以促进电信运营商加速转型,还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切实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