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猎场 那年花开月正圆 花千骨 盗墓笔记 武媚娘传奇 美人制造 风中奇缘

垂直B2C之困:选择被收购、转型,还是韬光养晦

时间:2013-7-24 18:37:23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点击:

  核心提示:这几天,传出优购网COO张小军将于近日离职的消息, 加之今年1月底CMO徐雷离职,重返老东家京东;7月初,高级副总裁谢云立离职加盟腾讯电商...

  这几天,传出优购网COO张小军将于近日离职的消息, 加之今年1月底CMO徐雷离职,重返老东家京东;7月初,高级副总裁谢云立离职加盟腾讯电商……这一连串的事件都发生在垂直B2C中最有背景与潜力的优购上,这不禁把大家的注意力又一次吸引到垂直B2C上来。

  从拖欠供应商货款被封库的维棉,到濒临退市的“中国电商第一股”麦考林,从身陷裁员欠薪风波的尊酷、走秀等奢侈品网站,再到已经落幕的土淘、优淘居之类的创业型平台。

    这几年来垂直电商的日子并不好过。那些活着的,凡客转平台了,当当扩展类目并“从了”天猫,红孩子委身苏宁易购,库巴嫁了国美,整个垂直B2C哀鸿遍野,没有一家活得风光,我们禁不住会想:垂直B2C还会有春天吗?

  垂直B2C的困境

  目前平台型电商已成了整个电商行业的代名词,而垂直电商的命运却是风雨飘摇。垂直B2C之困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品类单一粘性不足

  垂直电商的本意是某一个领域或行业的精细化商业运作,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但目前多数垂直B2C只做到了商品品类方面的垂直,比如只卖鞋或只卖包,商品本身与服务和大平台没有任何区别。另外垂直平台受限于自身技术水平与整个商业环境的不完善,一般用户对新平台的认可度较低,与天猫京东之类的综合平台相比,缺少让用户选择的理由。

  平台型电商在用户粘性方面有先天优势。用户都希望一站式购物,解决所有需求,加上一些垂直电商经营的品类本身消费周期长,不需要经常重复购买,很难形成持续的粘性,只能通过不断的购买流量来获取新用户维持销量,造成市场成本居高不下。

  2、渠道成本越来越高

  2011年乐淘CEO毕胜曾在中欧商学院上做了一个演讲,大意是“电商是个骗局”。他算了一笔账,垂直购销类B2C公司成本=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50%,价格战的前提是平均毛利只有10%,净亏损40%。平时代销类的B2C毛利也不可能超过50%(乐淘与好乐买大致在20%~25%).

  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红利的尾声,渠道成本的攀升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天猫上的每个订单推广成本升至30-100元之间,而垂直B2C已经到了100-300元之间。另一方面,平台电商有意无意的“价格战”也加速了垂直电商的转型,进一步压低商品的价格,逼迫垂直电商改变渠道(如入驻平台)。

  3、平台型电商的压榨

  据艾瑞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报告,可以看到,前十家B2C占了全网B2C份额的91.1%,而且这前十家目前全部是开放型平台。

  平台型电商碾压垂直B2C的经典案例发生在母婴市场:2010年7月京东上线母婴频道,并在2011年6宣布超过红孩子,成为行业第一名,2012年3月开始,月销售额达到亿元以上;反观红孩子,2009年销售额20亿元,2010年和2011年均为15亿元(母婴用品约占55%)。2010年出现下滑,2011年勉强持平。在高度标准化的母婴产品战场上,面对拥有流量、品牌、用户和资金优势的平台型电商,垂直电商几乎无力反抗,节节败退。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feidian.com/a/2013-7-24/6915.html

      分享到: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广告合作 | 在线留言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 专题RSS | 热词RSS | 排行RSS | 剧情RSS | 版权所有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ICP备13015616号-2

  • 中点网(www.chinafeidian.com)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星梦时代网络 www.whxmsd.com 武汉做网站 武汉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