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然不同的文化,因为婚姻而融合在一起。这其中的碰撞、妥协,连同爱情的包容,让日常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张力。
远嫁河南林州的越南姑娘阿垂说,“越南新娘对感情是真心的,不管吃多少苦都不会放弃”。她与丈夫在边境相识,来到内地,面对很多的格格不入,她依然愿意依赖于真心的情感。
异国婚姻背后有爱情和温暖,但也有金钱、欺骗和无可奈何。
有的婚姻之所以发生是对贫穷的躲避,中国的富裕是两个人结合的底子。富裕意味着另一种生活。缅甸新娘喊雪离开晚上黑乎乎一片的缅甸村庄,来到了有电、有电话和电视机的福建村子。其实,对于她的中国丈夫陈孝武来说,娶了喊雪,也是对贫穷的避让。他实在不愿意倾家荡产娶一个女人。
有的婚姻是因为差异,不同的文化带来的陌生感和对方某种让人心动的特质。蒙古新娘琪琪格在大学里碰到了中国男人贺希格。贺希格说,他没有能力买房。琪琪格说为什么一定要有房子呢。琪琪格喜欢贺希格对婚姻的责任感。为了这份安心,她选择了他。
也有人是抱着新生活的希望被骗到了异国他乡,寄希望于命运的恩赐。就像福建的缅甸新娘陈玲玉。她被拐卖,她想过离开,却没有办法抗拒再也扣不上的扣子。新生命让她留下来,用夫家起的名字,安安稳稳地生活。
孩子是她们的希望。在中国,她们有了真正的亲人,也有了自己的诉求。为孩子争取身份,为孩子好好挣钱,让孩子好好读书。
本报记者分几路探访福建、河南、内蒙古等地,观察不同的异国新娘在中国的生活,揭示她们面临的种种冲突、困惑和逐渐融入的过程。
缅甸新娘和她们的中国家庭
缅甸新娘,中国新郎。
在福建省宁德市的很多乡村,很多家庭的异国婚姻,没能拥有结婚证,他们把对婚姻的承诺留在婚纱照里。
团圆和林德武有两本婚纱册,一本拍在中国,一本拍在缅甸。林德武头上扎起了白围巾,团圆披上了粉红色的特敏(筒裙)。看起来像一对缅甸夫妻。
这是对团圆的安慰。虽然有一场缅甸婚礼,她仍希望有缅甸式婚纱的瞬间。
和她一样,很多缅甸新娘在婚前并没有想过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会和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她们对中国的印象大多是碎片化的,有的只知道影视剧里的李小龙和孙悟空,有的会觉得中国人很有钱。
来中国以前,这些颧骨稍高、皮肤略黑的年轻女子,穿着盖过脚踝的长裙,在山区或田间耕种,手上长满了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