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一则关于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或可人际传播的消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这缘于江苏省疾控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不过,该中心专家昨天表示,新型禽流感病毒人际传播范围具有不可持续以及有限等特点。
【相关新闻】
河北H7N9患者病情仍危重
北京朝阳医院前天对外发布信息称,河北来京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可以间断脱离呼吸机,肺部功能有所恢复,感染已经部分控制,神志清醒,可以进食,但肾功能尚未恢复,目前病情仍危重。
这名来自河北廊坊地区的患者,因发热在当地已住院治疗5天,因“发热5天,咳嗽、呼吸困难两天”于7月18日下午6时收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至5日住院第18天,住RICU第17天,气管切开第6天。
这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是北京首例重症病例,也是北京市确诊的首例外地来京就诊的H7N9患者,该患者同时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重症,密切健康监测的患者家属和主诊的医护人员尚未出现任何异常状况。
3月末两名无锡患者
很可能是父传女
据了解,这篇文章在线发表在8月7日《英国医学杂志》网站上。这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3月末江苏无锡的父女两名H7N9患者以及43位密切接触人群。研究人员对H7N9患者周边活禽市场以及周围居住环境进行采样,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按《英国医学杂志》对报告的综述,那名父亲60岁,今年3月11日入院,5月4日不治。他之前常去活禽市场,最后一次接触活禽5到6天后出现感染症状。
他的女儿32岁,在出现感染症状前没有已知的接触问题活禽经历,但在一段时间内在没有戴口罩等保护措施的情形下照顾父亲,直至父亲进入重症监护室。她在最后一次和父亲直接接触6天后出现感染症状,3月24日入院,4月24日不治。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父女所感染病毒样本的基因特征几乎完全相同。
对于43位密切接触者的调查显示:只有第二例患者的丈夫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但是H7N9病毒检测阴性。所有密切接触人群NAIV特异性血凝抑制抗体均为阴性。
研究人员认为,第二例患者的传染源很可能是其父亲,这表明,H7N9病毒具有人际传播可能性。但研究人员认为人际传播范围有限,并且不可持续,因为两例患者感染之后没有出现H7N9感染暴发现象。
江苏省疾控中心急传所所长汤奋扬说,两例患者的发病过程,有四个典型特征,提示人传人的可能性:一是潜伏期,第二例患者在第一例患者患病后的一周内发病,符合呼吸道传染病人传人的一般特征;二是禽类接触史,父亲直接接触禽类,儿女基本可以排除;三是接触方式,女儿多次无防护地为父亲清痰,直接接触口腔分泌物;四是两位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病毒毒株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汤奋扬说,虽然目前发现的两例患者只是个案,病毒的人际传播范围有限,并且不可持续,但这一研究还是提醒人们,对H7N9病毒感染的预防、治疗和防护,不可掉以轻心。
【专家解读】
不足以证明H7N9病毒
向人人传播的方向演变
研究报告共同作者之一、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鲍昌俊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以这份研究结果而言,大家无需恐慌。
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学者詹姆斯·拉奇就这篇研究报告解读,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就H7N9在某一时间具备人人传播能力的可能性提供了“迄今最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