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雪龙”号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同日,被困南极浮冰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自行从密集浮冰中成功突围。...
■ 反应
澳海事局致谢“雪龙”号
新京报讯 (记者储信艳)1月7日,澳大利亚海事局发出感谢状,对中国政府、“雪龙”号科考船、“雪鹰12”直升机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上的52名船员表示衷心感谢。
澳方表示,澳中合作救援行动进一步表明两国及国际社会开展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当日,中国驻澳大使马朝旭前往澳大利亚海事局进行工作交流,澳大利亚海事局代理局长米克·金利在会见时当面递交了感谢状。
此外,据法国媒体报道,由“雪龙”号所载直升机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救出的52人乘坐着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很快将抵达南极凯西站完成补给任务,卸下约50万升燃料,并于1月22日抵达澳南部港口城市霍巴特。
■ 分析
全球变暖考验南极科考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教授程晓说,全球变暖对南极科考提出新挑战。
程晓的团队全程参与了本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导航工作。他表示,普遍意义上的全球变暖,意味着两极海冰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北极就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北极航道的开通也指日可待。然而,南极呈现出另外一种状况。海冰越来越严重,且飘忽不定,没有规律可循。这种异常使得南极科考难度加大,需要更加全方位的技术保障。
程晓介绍说,“雪龙”号被困后,科研团队通过搜集卫星资料及遥感监测数据,为“雪龙”号提供最便捷和最安全的航路。“雪龙”号本身安装的自动气象站也能实时监测所在地的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