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出冰隙没一会儿,我就昏迷了。”他说。
老站长讲述·破冰
反复撞冰费燃油直升机天天出动查路况
因为当时冰很厚,“雪龙”号需要后退,然后再开足马力撞冰。如此反复后退、撞击,再后退再撞击。两侧船舷的钢板撞击厚厚的冰,发出翁隆隆的声音。徐霞兴回忆说,根据船撞冰发出的声音,就能分辨出冰的厚与薄。
在被困约一周后,徐霞兴接到救援通知,于是带着两名爆破人员和炸药,坐着直升机来到了“雪龙”号。因为船头的冰太厚,当时徐霞兴找来炸药,想把厚冰给炸开,但都没成功。
在被困的日子里,领导召集各个小分队分批给大家开会,根据每个队不同的任务来分析当时的状况。比如,随船的气象保障队,他们的人员每天都要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判断当天气候变化,一天多次汇报给船长。
还有直升飞机平均每天飞出去两次。徐霞兴说,飞机会飞离“雪龙”号几十公里的地方观察前方“路况”,当然研究冰雪的科学家需要上机跟着。发现水道就去看,然后回来再开会研究分析路况。
老站长讲述·逃生
俄破冰船路过辟航道“雪龙”脱困
当时离中山站一公里处就是俄罗斯的进步站,还有一个距离中山站100公里的澳大利亚站点,由于没有其他能救援的船,所以“雪龙”号并没有发出任何求救的信号。但是,在被困后的几天里,俄罗斯的船也前往南极,他们沿着“雪龙”号的破冰道前行,行至雪龙号周边时,从船边绕了出去。这样一来,“雪龙”号周边大面积的海冰就碎掉了,为“雪龙”号开辟了一条航道。
“我们的船就可以顺着俄罗斯船的破冰道前行了,那时‘雪龙’号才真正脱离海冰。”徐霞兴说,“当时俄罗斯船的确是帮了很多忙,而这回我们去救他们,有点报恩的意思啊。”
徐霞兴透露,因为和俄罗斯进步站的科考人员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在“雪龙”号被困的日子里,他们就已经知道了俄罗斯的破冰船很快就能到达“雪龙”号被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