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即将上映的华语首部辐射灾难大片《焚城》,讲述了香港某回收厂突发大火,放射物铯137泄漏,全港爆发辐射危机的故事。...
但另一方面,《焚城》打出的宣传口号是“国内首部辐射灾难片”,从题材来说的确是国内电影市场非常全新的尝试,但恰恰是因为故事围绕放射物质展开,放射物质的感染、危害力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一个偏向隐性的渐变过程,而不像僵尸病毒、自然灾害等突然爆发。这种渐进的危害过程在影片中如何展开,能否有一个完整的视觉展现,也是影片需要思考和完成的考验。
放眼2024年国内灾难片市场,包括《危机航线》《出入平安》在内的灾难类型片票房表现都并不出彩,这些特效灾难大片仿佛成了“无效”大片。
首先,如今的灾难片不同于往年,从聚焦末日灾难转向了局部灾难片,或者是更具现实性的灾难,例如《危机航线》聚焦在一艘航班上发生的紧急事件,《出入平安》聚焦在自然灾害后的温暖与不屈。
2010年后,局部灾难片一般被定义为三种亚类型,第一种是空中灾难,第二种是救火片,第三种是极限运动或户外冒险。近几年的灾难片也都能从这三种类型影片中窥见端倪。
另外,以往以世界末日为主的灾难片主要是以受难者视角展开的,更具有戏剧性,观众也更容易沉浸,感同身受。但现在的灾难片却转向以救援者的视角展开,这其实也会削弱观众在观看时的代入感。
到了2019年,国内电影行业的视效制作登上新的台阶,也在当年诞生了两部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产灾难片,一部是横扫29亿票房的《中国机长》,另一部是拿下17亿票房的《烈火英雄》,这两部作品在视效、剧情和悬疑性都给了观众在国产影片中前所未见的感官刺激,但是后续《紧急救援》《峰爆》等影片延续这一套路,直至2024年,都未能再在票房方面创造新的奇迹。
最后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超级英雄片和废土背景的新科幻片冲击下,一个灭霸的响指都能毁灭地球,那失火、洪水灾难还有谁会关注呢?如今观众对灾难片的视觉特效的期待还在逐步提升,一般的灾难片已经变成稀松平常的日常了。
这么看来,灾难片如今走进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危机时刻,未来的灾难片想要破局,一方面可以走类型融合,比如说非常成功的《流浪地球》就是科幻片加灾难片,还有《生化危机》系列是灾难片加科幻片的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灾难片融合喜剧片,戳中当下观众的情绪痛点,再结合两种极端的情绪,相信也能带给观众新的观看体验。